目前學校內的超市和小賣部,在食品經營上存在哪些問題?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,于近日對1535名受訪者進行的專項調查顯示,78.0%的受訪者認為是食品質量良莠不齊,69.6%的受訪者認為是不健康食品多,46.5%的受訪者表示是商品價格高。
34.1%的受訪者指出是出售三無食品,30.0%的受訪者認為是出售過期食品。
在海南省沖坡中學讀初二的張曉蕾(化名)發現,學校小賣部售賣過期食品的現象很常見。雖然學校也會定期檢查,但她感覺很大程度是在走形式,很難從根本上杜絕。
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龍泉中心學校副校長呂道賢觀察到,小賣部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質量問題,尤其是“五毛”食品太多,這類食品往往價格非常低廉,但口味重、包裝鮮艷,很容易吸引青少年,可能存在甜味劑、防腐劑超標等問題。
而對于學校該不該有小賣部,學生和校方、家長的意見不太一致。
盧曉涵是河北省廊坊九中的一名初二學生,她覺得校內有一個售賣食品的小賣部還是非常有必要的。她所在的學校就沒有,導致一趕上學校舉辦運動會這樣的大活動,就要到校外采購大量食品和水,還要搬運回來,非常麻煩。
對于不少人擔心的小賣部成為學生接觸不健康食品的渠道,她覺得關鍵在于嚴格把關。以她所在的學校為例,學校內部沒有小賣部,但校外就有一家,學生放學還是很容易就能買到不健康食品。
張曉蕾也認為,小賣部還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。“曾有一位老師在辦公室因為低血糖暈倒,幸虧小賣部有糖,趕緊買給老師吃了”。她感覺,關鍵是要嚴格把控小賣部中售賣的食品質量。“就像我們學校的小賣部,主要賣面包、燒麥、牛奶之類的食品,充饑還是很管用的”。但她也強調,如果賣的食品不健康,那確實會成為學生接觸不健康食品的一個重要來源,因為可以很方便地買到。
作為家長,李丹認為小學校內的小賣部沒有存在的必要性。“中學我不太了解,但現在小學的課時都不長,孩子一日三餐吃好了不會存在餓著肚子上課的問題,這時候多一個小賣部就是多一個風險。一方面可能存在食品安全問題,另一方面可能影響孩子學習”。
呂道賢認為,從校方角度講,校內設置賣食品的小賣部沒有必要,不僅影響學生身體健康,還給校園衛生環境的管理造成困難。但她也坦言,從便利學生的角度出發,校園小賣部存在又有一定合理性,可以為學生提供學習用品、生活用品,但是要加大管理和約束。
手機:15160760777
QQ:29684203
郵箱:29684203@qq.com
地址:福建·廈門
版權聲明:*本網站所刊內容未經本網站及作者本人許可,不得下載、轉載或建立鏡像等,違者本網站將追究其法律責任。本網站部分素材來自互聯網,如有侵權請速告知,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*